温馨提示
确定

政策解读

您的位置 > 首页 > 协会概况 > 政策解读

“十三五”时期政府会计改革成果丰硕

  • 1179
  • 2020-11-12

“十三五”时期政府会计改革成果丰硕

2020年11月12日 来源:会计司


  “十三五”时期,财政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积极推进政府会计改革,构建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又相互衔接的政府会计核算模式,基本建立起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会计标准体系,并积极推进在全国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有效实施。

  建立强力有效的组织保障机制

  记者从财政部了解到,政府会计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内容丰富,涉及领域众多,政策性强,实施难度大,需要多方配合、协同推进。因此,在改革推进伊始,财政部在建立组织保障机制方面下足功夫。

  2015年,财政部成立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旨在组织上形成强有力的协调机制,统筹协调政府会计改革,保证改革顺利推进。

  同样是在2015年,财政部着手建立健全咨询专家机制,面向社会公开选聘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咨询专家,参与政府会计标准体系建设与实施工作,充分发挥专业人士在政府会计标准体系建设和实施中的技术支持作用。

  不仅如此,为了做好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建设和实施中的调研反馈工作,财政部会计司从省级、市级和县区级财政系统,医院、高校、科学事业单位和学术机构中,选择7家具有代表性,且在政府会计准则制度领域具有一定实施或研究经验的单位作为联系点单位,深入了解行政事业单位在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建设与实施中面临的问题和情况,掌握制度制定与实施的第一手资料。

  同时,联系点机制的建立,可以充分发挥联系点单位的辐射引领作用,为相关行业和地区分享经验和成果,带动同行业或地区深入有效实施政府会计准则制度。

  重构政府会计核算模式

  据介绍,财政部构建了政府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适度分离又相互衔接的政府会计核算模式,这是政府会计改革的重大创新。这一重大创新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第一,“双功能”。“双功能”突破长期以来政府会计的单一预算会计体系,提出政府会计由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构成。预算会计包括预算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结余等3个会计要素;财务会计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等5个会计要素。“双功能”概念的提出,在完善预算会计功能基础上,强化财务会计功能,更加完整地反映政府会计信息。

  第二,“双基础”。“双基础”明确提出财务会计实行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一般实行收付实现制。这一制度安排兼顾当前实际情况和长远改革方向,使得政府会计核算既能反映预算收支等流量信息,又能反映资产、负债等存量信息。

  第三,“双报告”。“双报告”要求政府会计主体应当同时编制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并且明确两种报告的内容和信息使用者范围。这种适度分离又相互衔接的政府会计核算模式,使公共资金管理中预算管理、财务管理和绩效管理相互联结、融合,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率,对于规范政府会计行为,夯实政府会计主体预算和财务管理基础,强化政府绩效管理具有深远的影响。

  建立健全政府会计标准体系

  2015年以来,财政部积极、稳妥、有序推进政府会计标准体系建设。

  一是建立政府会计准则体系。

  2015年10月,财政部发布《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基本准则》从政府会计主体、会计目标、核算体系、核算基础、会计信息质量、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等不同角度,明确政府会计准则体系中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基本原则和方法,构建起统一、科学、规范的政府会计概念体系,为建立国家统一的政府会计准则体系奠定基础。

  从2016年至2019年,财政部根据《基本准则》,陆续制定发布存货、投资、固定资产等10项具体准则及1项应用指南,基本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会计准则体系。

  值得关注的是,关于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物资、财务报表编制和列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合同等准则,属于首次对相关经济业务和事项的会计处理进行规范,不仅填补我国政府会计标准的空白,也为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制定提供有益经验。

  二是健全完善政府会计制度。

  财政部于2017年10月发布《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