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确定

会计法规

您的位置 > 首页 > 通知动态 > 会计法规

聚焦权益比率,提升会计分析水平

  • 1422
  • 2020-07-21

聚焦权益比率,提升会计分析水平

Focus on equity ratio , improve the level of accounting analysis

朱建军 深圳联合产权交易所

【内容摘要】世上没有一样的树叶,更没有一样的企业,事物的多样性, 决定了企业经营状况与经济数据的复杂性。为加强管理、防控风险、达成目标,人们寄希望于经济分析提供管理信息。然而,财务会计报表与分析,指标虽多,但多流于形式,眉毛胡子一把抓,缺乏揭示问题与重点的系统方法、难以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净资产是企业赖以存在的基础,透过规模数量差异,把企业所有经济指标等比例微缩,直到净资产为 1,形成单位权益经济指标体系或会计报告。此时,至少企业的净资产没有差异,不同企业或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经济基础完全一样,经济指标之间的可比性将显著提升,同时所有经济指标之间的内部关系没有任何改变,因而,可以通过指标之间的直接对比发现异常或问题,进而依据异常大小,抓大放小,肯定重大成绩、关注主要问题,提升财务会计服务内部管理的水平。

【关键词】 单位权益会计报告;重要性标准;会计分析Unit equity accounting report; importance standard; accounting analysis

前 言

在改革开放初期,因企业亏损面大,“扭亏为盈”的新闻曾经风行一时,之后一段时间,“收入翻番”、“利润倍增”也常见报端。如果说“扭亏为盈”是生产经营的重大转变,值得特别关注的话,“收入翻番”,特别是“利润倍增”等提法则可能没有任何现实意义。比如,千万资产的企业,上期盈利 1 万,本期盈利 20 万,即使翻了 20 倍,盈利状况仍然处于亏损边沿——并未发生重大改善;此种情况下,强调利润倍增,除了哗众取宠之外,对经营管理并无任何益处。

数字不是问题,问题是数字代表什么样的现实意义。如果对比分析的基础,比如前期收入或者盈亏,不正常或者不可比,那么据此分析得出的结论就很可能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一、分析的意义在于把数据转化为管理信息

就企业而言,投资者看重的是经济回报。企业办的好不好,评判的 基准都是企业的净资产回报率是否达到或者超过社会平均的资本回报率。评价的社会性,在客观上要求评价的基准应该具备正常性或者社会合理 性。


时下人们常用“没对比就没伤害”调侃:咱穷、咱弱,不比较,就发现不了优劣、好坏、贫富与差距,就不会伤害脆弱的自尊,也不必考虑努力或者改进的方向。换位思考,只有比较才能发现长短,才能有目标、有计划按比例协调发展。但阿 Q 式的对比,除了自我安慰之外,没有任何其他价值;仅仅找到“上”或者“下”的参照对象,“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式的对比,也难搞清自身状况。唯有与同行平均对比,才能做出基本的先进性程度判断,才能发现相对长处与短板,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行动。可见,对比首先应该保证对比基础正常、合理、公允,即应有对比性或可比价值。比如不同地区贫富对比,不能比经济总量,而要看人均收入或人均财富;同样,企业盈利水平高低对比,不能看利润总额,而应看净资产净利率;同理,企业投资价值对比,重点不是关注分析每股净资产或每股收益等绝对指标,而是要看预期净资产净利率与P/E 高低。如果一定要披露其他指标,应该同时披露相关的可比基础。比如,披露每股收益时,应该同时披露每股所有者权益(鉴于所有者权益与企业净资产金额一样,本文中统称净资产);讲利润翻了几番时,应同时披露基期实际利润是多少,核算口径是否一致,是否正常,以及与正常相比的差异程度。

事实上,离开正常、客观、科学的对比分析,任何数据都无法转化为有用的信息。与数学计算不同,实际工作分析的目的是借助数据揭示背后的现实意义,即把数据转化为实用信息,这种“转化”具有鲜明的管理导向。因此,为什么要比、与什么对比非常重要。在选取对比基准时,要明确对比的现实意义是什么,计算的结果在什么范围内有借鉴意义等等。无论如何,对外公告的信息,面对的是社会大众,因此,披露的内容要符合公理,即大家都能理解;提供对比数据时,对比的基础一定要符合常理,即一定要正常,要有助于读者做出合理的评价或判断。

对企业而言,无论是时点的资产负债状况分析,还是期间的收入、成本、费用与盈亏或者现金流分析,与历史、计划或者预算相比,只是个体自我对比分析,只能反映自身的成长差异;只要对比基础不具备社会性,对比结果只能反映历史或者发展变化,不能反映相对的社会地位与相对发展状况。

虽然每个企业的规模、业务、发展阶段与运营环境各不相同,但从经济角度看,所有的企业都是以净资产为基础,通过自主经营、增收节支,谋求利润最大化的市场主体,因此,对所有企业来讲,除去环境与资产质量等因素影响,从时点指标看,净资产是企业的经济基础;从期间指标看,利润,特别是税后净利润,是与净资产相对应的、账面经营成果,而与净利润相匹配的经营现金净流量,则是实实在在的经营业绩; 除非现金管理出现重大偏差,正常情况下,净资产净利率是所有企业投

资者共同关注的、可比经济指标。

总体而言,相对于某一时点的净资产,统一计算资产、负债,以及收入、成本与费用等比率,既能剔除不同企业或不同时期净资产大小的影响,又能用更加规范的模式反映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以及收入、成本与费用水平,从而便于在不同时期或不同企业之间进行比较;进而可以借鉴历史平均指标、行业平均指标、预算指标或者标杆企业的同类指标,评价自身财务状况,以及创收能力、成本费用管控水平与综合盈利能力。

特别是,剔除净资产影响后,可以直接依据同类指标差异,设定相对统一的经济重要性标准,模式化揭示重大差异或问题,从而能够贯彻重要性原则,抓大放小、抓主要矛盾、防重大风险,开展例外管理、解决主要问题。 比如财务费用由 10 元,增加到 500 元,增幅高达 49 倍,

但实际影响也就 490 元。对于净资产只有 1 万元的企业可能是重要的事项,应揭示反映;但对于净资产超过千万的企业而言,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如果说明报告,无异于制造垃圾信息。

二、单位权益会计报告及其现实意义

依据上述理念与方法,把资产负债表的所有项目金额分别除以所有者权益,得到一个内部结构完全一样的、只是所有者权益缩放为 1、其他项目同比例缩放的资产负债表缩影,不妨称其为“单位权益资产负债表”。

作为一种缩影,单位权益资产负债表,完全能够同样展示资产或者负债结构、长短期资产或者负债之间的内部比例与相互匹配程度,以及资产权益比率与负债权益比率等等结构性关系;更重要的是:因为剔除了所有者权益差异,所有企业、所有时间点的单位权益资产负债表,都有完全一样的经济基础——所有者权益都是 1,可比性更强,据此计算的平均指标更具代表性,更适合作为对比评价的基准。

此外,单位权益资产负债表的数据,不仅是所有者权益同一转化成了 1,而且其他所有数据也同比例转化成了相对于所有者权益的比率, 因此,能够直接展示相对大小关系,便于自动揭示重大组成部分或重大变化项目。同时,数据的分布区间大幅压缩,极大地提升了报表的可读性与可比性。

最后,如果用百分比表示单位权益资产负债表数据,那么,两个可比指标之间的差,就是实际的差异百分点,即实际差异相对于所有者权的比率,因此,能够据统一设置所有差异相对于所有者权益的重要性程度,从而能够自动识别差异大小,提升会计分析智能化水平。举例说明如下:

在下表数据区中,第 1 与第 2 列是某上市公司公告的某日资产负债表数据;第 3 与 4 列分别是第 1 与 2 列同行数据相对于净资产的倍数或比率,即对应的单位权益资产负债表数据;第 5 列是第 1 与 2 列数据之间的金额差异;第 6 列是第 3 与 4 列之差的 100 倍,即资产或负债项目相对于净资产的比率之间出现的差异(百分点)。而第 7 列,即最右侧一列,则是依据表头第二行设定的关注标准与重大标准显示的对应色彩, 是提示标识。




如第 3、4 列所示,在单位权益表中,可以用统一的标准,用不同的背景色、自动分类显示内部结构比例。本表是依据表头第一行设定的显示标准与显示色,联系数值大小自动显示的,其中,金额小于 15%的背景色为白色,在 15%与 40%之间的背景色为草绿色,在 40%与 100%之间的为姜黄色,超过 100%的为橘红色。而第 6 列数据,不仅与第 5 列一样,可以反映二者之间的实际差异 性质,而且能直接反映差异相对于所有者权益的差异程度,从而能够据其区分成绩或问题的大小,能够统一设置重要性标准、分类处理或应对。也可如第 7 列,即最右侧一列所示,设定标准自动分类标示重大差异。

表中,第 1 与 2 列是人们比较熟悉的资产负债表。不同企业,甚至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资产负债表数据,往往差异巨大;而在资产负债表数据基础上计算的第 3、4 列数据,简洁、明了、规范性大幅度提升,可比性更强。而第 6 列数据,作为第 3、4 列之间的差异大小与方向的集中反映,揭示的是差异性质与差异程度等核心信息。从而能为例外分析提供更加客观的参照标准。据此,能够更加准确地发现、揭示差异情况, 为企业管理提供更加客观、真实的信息支持。

单位权益资产负债表内的所有数据,分别乘以报表日的净资产,就能还原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得到真实、完整的资产负债表数据。

把有关理念与方法运用于“利润表”,即把所有的利润表数据,分别除以期初的所有者权益,也可以形成可比性更高的“单位权益利润表”。如下表数据区所示,第 1、2 列是前述公司公告的利润表账面数据,第 4、5 列则是对应的单位权益利润表数据。




关注最右侧的第 6 列数据,可以发现:

1、从营运层面看,与 20#0 年相比,20*9 年的营运效率提升了,即净资产周转率增加了 1.52 次;从增量看,基于收入的周转次数增加了1.52 次,而基于成本的周转次数增加了1.48 次(差异约3.81 个百分点),可以断定售价管理或者营业成本控制取得了新成效;加上营业税金与附加相对于所有权权益的比率下降了 0.25 个百分点,营业毛利相对于期初净资产的比率合计增加了 4.06 个百分点。

2、从管理层面看,值得肯定的依次是资产减值损失大幅下降,为净资产净利率贡献了 6.2 个百分点;销售费用与财务费用下降,分别贡献

了 2.5 与 0.6 个百分点,合计 9.3 个百分点。而不利因素依次是管理费用增加,影响了 7 个百分点,投资收益减少影响了 1 个百分点,合计 8个百分点;贡献与影响相抵,净贡献约 1.3 个百分点。加上前述营运等影响,营业利润相对于净资产的比率,累计增加了 5.34 个百分点。

3、依此类推,虽然 20#0 年实现的净利润比 20*9 年大幅增加,但从净资产净利率来看,反而下降了 0.72 个百分点。

4、从影响程度看,最大的影响因素是营业外支出增加,影响了 8.33个百分点;其次是管理费用增加,影响了 7 个百分点;而生产经营与销售活动贡献了 6.55 个百分点,应予肯定。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负面影响的深层次原因需要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需要说明的是:与资产负债表项目列示的时点数据不同,利润表列示的是期间数据,为避免循环计算与交互影响,生成单位权益利润表时, 应该以比较客观的期初净资产为基础计算;同样由单位权益利润表恢复传统利润表时,也需乘以期初所有者权益。

诚然,同样的理念与方法,也可以运用于现金流量表,形成“单位权益现金流量表”,从而生成信息更透明、可比性更高的单位权益会计报告体系,为不同单位或同一单位不同时期的财务状况对比与经济性分析提供更加便利的基础,为财务会计服务内部管理创造更好的条件。

制作单位权益会计报告的另一好处是:只要会计制度与会计政策一样,即使计量货币不同,不同地区、不同企业之间的单位权益会计报表数据,完全可以直接进行加减或者比较等分析。这一特点,无疑能够极大地提高跨国经营企业的财务分析效率。

三、重要性标准设定

重要性是相对而言的,同样的事情,在小企业是大事,在大企业可能是小事。而企业大小,与企业净资产是正相关的。剔除所有权益影响后,单位权益会计报表列示的数据,特别是差异数据,反而能够直接反映相对于所有者权益,也就是相对于投资者与企业的重要性,因而可以直接利用单位权益会计报表数据,通过关注重大变化或差异,分析、揭示背后的相对重大事件或影响因素。

为此需要联系行业特点、结合企业实际与管理者偏好,核定具体的重要性标准。针对企业的会计要素特征,企业经济分析的重要性标准一般可以分为三类:

1、资产负债项目相对于所有者权益比率的重要性标准;

2、资产负债项目相对于所有者权益的比率,在一定时期内变化或者对比差异的重要性标准;

3、在一个会计年度内,收入、成本与费用等因素对损益的影响,相对于期初所有者权益比率的重要性标准。

就重要性而言,除需要特别关注、及时应对处理的重大事项外,稳妥起见,一般还应关注次要的事项。因此,实务中,要分别设置重大标准与次要的关注标准,以便实施分级、分类管理。鉴于企业的单位权益会计报表已经剔除了所有者权益的影响,从而剔除了绝大部分的规模性差异,因此,不同企业基于单位权益会计报表数据的重要性标准,差别不会太大。以影响所有者权益作为重要性标准为例,因为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净利率,也就是净资产净利率平均在 10%左右,如果因素影响相对于净资产的比率为 1‰,那么影响程度就相当于年度净利的 10%,此等影响一般应归类于“重大”,因此 1‰可供多数企业参考。类似可供借鉴或参考的重要性标准如下:


核定重要性标准之后,还可把其内置于相关 Excel 分析表中,从而能够自动展示重大差异或变化,提醒分析人员深入分析、揭示差异背后的影响因素,及时提请责任部门或人员关注或处理相关事项。如此,不仅可以提升会计信息质量与信息传递或报告效率,而且模式化的重大事项甄别方法,与相对统一、规范的重要性标准,使智能化经济分析成为可能,从而能够进一步提升会计信息服务日常管理的深度、广度与速度。

【注】本文系独立研究,无参考文献。

作者朱建军,现为深圳联合产权交易所监事会主席,中南财大会计学硕士,正高级会计师。

(作者已参加纪念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会计改革创新有奖征文活动,授权深圳市会计协会发布此文,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来源:深圳市会计协会 2020-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