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
- 137
- 2025-01-13
走过“关键一年”,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国内生产总值预计超过130万亿元,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迎来“收官之年”,必须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必胜信心。
“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
“我们从来都是在风雨洗礼中成长、在历经考验中壮大,大家要充满信心。”
铿锵话语,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岁末年初,各地区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各项决策部署,坚定信心、把握大势,聚精会神抓好高质量发展,努力保持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基础稳,行稳致远有依托
全球最快!试验速度可达450公里/小时、运营速度可达400公里/小时,2024年12月29日,CR450动车组样车在京发布。中国高铁奔驰不息、一路向前。
高铁飞驰,源自供给支撑。一列动车组列车,零部件超4万个,涉及电子电器、信息系统、精密仪器等10多个行业。100多家核心企业、2100家相关企业携手攻关,将图纸变现实。
高铁飞驰,源自需求拉动。高寒、高原、热带、风沙……全球规模最大的高铁网络,累计投用4000多列高速动车组列车。“更高速、更安全、更环保、更节能、更智能,亿万旅客对高铁的需求仍在升级。”国铁集团有关负责人说。
供给加力、需求给力,汇成产业升级新成效:新能源汽车年产量在全球率先突破1000万辆,C919大飞机商业首飞仅一年多便收获上千架订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领域取得新成果……过去一年,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经济新动能持续壮大。2024年1至11月,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增速明显快于规上工业;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8.8%,明显快于全部投资增速。
“我国是超大规模经济体,经济体量、市场容量很大,产业配套能力很强,供给和需求两侧都能够支撑国内大循环,这是我国经济行稳致远的基本依托。”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表示。
体魄强健、筋骨壮实,中国经济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良好稳固的基本面。2024年,我们积极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持续增强——国内生产总值预计超过130万亿元;制造业规模、货物出口国际市场份额连续保持全球第一;粮食总产量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原油产量连续6年回升,天然气产量连续8年增产超百亿立方米;就业物价保持稳定……
“稳”的势头有效延续,“进”的步伐坚实有力。稳如磐石的发展基础、令人鼓舞的发展成绩,更加坚定了我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心和信心。
优势多,持续向好有支撑
“依托重庆住房公积金新政策,一套总价240万元的四居户型,首付降低12万元,贷款利息比同期商贷节约15万元左右。”重庆渝北区,市民田沛与家人在一家楼盘项目挑选心仪户型,“两居换四居,住得更宽敞。”
取消或调减限购、取消限售、取消限价、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降低贷款利率、首付比例……2024年9月下旬以来,政策“组合拳”密集出台,力促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2024年10月、11月,新建商品房交易网签面积连续两个月同比、环比双增长。
2024年,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国经济一度面临不少困难挑战。关键时刻、重要节点,党中央因时因势加强宏观调控,特别是2024年9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及时部署一揽子增量政策,使社会信心有效提振、经济明显回升。2024年10月以来,主要经济指标好转、积极变化增多,有效需求较快回升,生产供给增长加快,市场信心明显增强。
“我国拥有大部分国家所不具备的多方面的优势,既在量上有大国经济的规模优势、市场优势,也在质上有人才优势、创新优势、社会稳定优势,特别是有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独特制度优势,这些优势支撑了我国强大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韩文秀表示。
新起点上再出发,要认识优势、把握优势、用好优势。“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正是用好优势的一个方面。
“当前,我国通胀率、财政赤字率、政府债务率较低,政策工具箱储备依然充足,加之全球主要经济体进入降息周期,将为我国政策发力创造更大空间。”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张斌表示。
完成2万亿元存量隐性债务置换额度发行任务;完善专项债券管理机制,扩大地方专项债投向领域;进一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财政货币政策频频发力。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表示,今年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为稳增长、调结构提供更多支撑,对经济增长形成强有力拉动。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将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有效落实存量政策,加力推动增量政策落地见效。
体制优势、需求优势、供给优势、人才优势,诸多优势历经检验而日臻成熟。用足用好独特优势,我们就能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
韧性强,应对风险有底气
江西南昌,晶能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内,1平方毫米大小的LED芯片经过数十道工序,被封装成可供车灯使用的灯珠。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持续开展技术攻关,新一代产品亮度提升5%到10%,2024年销售额预计增长超30%。”公司战略发展部副总监王琼说,新一年将聚焦汽车电子产品加强研发,进一步拓展市场。
这边苦练“内功”,那边开拓“出海”。
河南洛阳,三轮摩托车企业开足马力、赶制订单。偃师区有15家整车生产企业、几百家零部件企业,组装一辆三轮摩托车仅需20分钟,年出口额超6亿元。
“我们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根据客户需求定制生产货运摩托、旅行篷车、特种车型等产品。”洛阳珠峰华鹰三轮摩托车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眼下企业订单已经排到2025年3月份。
经营主体是我国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从龙头企业到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广大经营主体敢闯敢拼、开拓创新,让中国经济韧性更强: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新设经营主体2069.6万户;2024年前11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9.79万亿元,同比增长4.9%。
韩文秀表示,我国企业产业体系完备,经营主体类型多样,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强,居民储蓄率高、适应经济波动的能力也较强,“这是我国拥有强大抗风险能力的根源所在”。
困难挑战年年有。当前经济运行面临一些新情况,有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挑战,有新旧动能转换的压力,但这些经过努力是可以克服的。只要我们沉着应变、综合施策,韧性强大的中国经济完全可以克服挑战和压力、不断迈上新台阶。
潜能大,长远发展有后劲
2024年12月26日,随着中国东方航空MU5428航班起飞,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正式启用第四跑道。江北国际机场T3B航站楼工程也正加快建设,力争在2025年一季度建成投用。
从长江沿线铁路、干线公路、机场,到西部陆海新通道、“三北”工程,各地区各部门统筹“硬投资”“软建设”,扎实推进“两重”建设。2024年1至11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2%,增速比全部投资高0.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两新”政策也在2024年有效激发了消费者换购热情,带动汽车、家电、家装厨卫等相关产品销售额超1万亿元。
“两新”“两重”成效显著,得益于宏观政策的务实管用,也体现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发展潜力。
潜能来自发展潜力的释放。
投资空间广。“当前,我国已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后期,城镇化率仍有提升空间。”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高国力表示,农民进城定居既能带动住房、市政道路等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又产生大量公共服务设施投资需求,“有研究测算,城镇化率每增长1个百分点,将拉动投资需求超过1万亿元。”
消费潜力大。“我国有14亿多人口的超大规模市场,有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消费市场容量大、梯次多、有纵深、扩容提质的发展态势没有改变。”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说。
瞄准潜力,综合施策,各方面积极行动。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袁达表示,今年将加大建设力度、加强软硬结合、加快工作进度,更大力度支持“两重”建设,今年还将大幅增加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规模,加力扩围实施“两新”工作。
潜能也来自发展动力的增强。
前不久,《浙江省义乌市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总体方案》发布,提出深化市场采购贸易改革等5方面、97项具体改革举措。“新一轮改革中,我们将着力破解出口企业贸易数字化能力不足等问题,‘为国家试制度、为开放建平台、为地方谋发展’。”浙江金华市委常委、义乌市委书记王健表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300多项重大改革举措,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稳步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2024年,改革开放步履铿锵。
改革不停歇,开放不止步。岁末年初,一系列举措密集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提请审议,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持续开展,过境免签政策全面放宽优化……“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将释放更多改革红利。”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晓晶表示。
只要信心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走过2024,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的中国经济续写了“风景这边独好”的新篇。
迎来2025,增强信心、迎难而上、奋发有为,努力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
“中国发展前景是光明的,我们有这个底气和信心。”(记者 刘志强、李心萍、丁怡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