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军 : 管理会计之我见
- 2259
- 2018-07-28
从89年读研时管理会计老师讲行为科学,到04年作为国内第一人通过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考试,之后出任上市公司董事长、大型企业集团董事财务总监,再到近两年再次主持企业全面工作,虽然学习实践了近三十年,对于管理会计到底是什么仍在探索。
提到管理会计,财会中人多会想到变动成本、量本利分析、资本预算与投资决策等等方法,而非专业人士多会疑惑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乃至审计之间的异同。
作为一名管理会计爱好者,经过近三十年的学习、实践、反思与感悟,逐步产生了以下关于管理会计的新认知:
1、管理会计远远不限于管理会计方法;
2、管理会计是为管理算账、为管理服务的会计;
3、为管理算经济账是管理会计的基本任务,变动成本、量本利分析、投资预算等等方法只是管理会计的基础;
4、从目标、任务、使命等层次考量,管理会计应属于基础性的经济管理学科,而且应是支柱性的经济管理工具;
5、管理会计的使命应该是通过制订经济政策,引导成员行为,服务“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促进经济高效地达成组织目标。
——换言之,理顺生产关系,以期降低内耗、激发活力,解放乃至提升生产力,才是管理会计的根本使命。
诚然,理顺生产关系也好、制订经济政策也罢,“人”都是需要考虑的最重要因素,相应的行为科学、人性认知——经济人、理性人等等判断影响深远。
依据经济人假设,“利己”是人的本性,诚然这个“己”不仅仅局限于自然人个体,它可以大至家庭、亲友,包括自然人个体在内的团队、组织甚至国家。从经济上讲,“利己”是最基本的经济行为准则,要生存、要发展,从事的经济活动就要“对己有利”,即回报要超过风险,收益要超过成本费用。
与经济人假设相比,理性人假设可能更重要。理性人假设认为人多是理性的,在更广更远的认知范围内,趋利弊害也是人之本性。理性人既重视分工与交换的价值,支持市场化;又相信计划与团队协同能够提升效率、创造价值,乐于结成利益共同体,组团参与市场竞争;更重要的是,理性人愿为环境改善与长远发展未雨绸缪、现时付出。
总之,理性人不仅关注现在,也关注未来;不仅关注一己小我,也关注周边环境,更会考量资源整合能否实现1+1>2;理性人既关注总量利弊得失,又关注边际因素对比,既留意历史状况,更重视发展前景……
可见,制订经济政策是含金量很高的“技术活”。一项政策能否收到预期效果,关键看其是否兼顾了相关各方的经济利益,是否有助于实现内耗降低、效率提升,是否能够在不损害任何当事方利益的前提下实现1+1>2。
事先算好经济账既是制订经济政策的前提基础,也是管理会计的本职工作,离开管理会计,没有管理会计师参与,制订经济政策很难达成预期成效。因此不仅管理当局要请管理会计负责起草制定经济政策,而且管理会计也应把制定经济政策作为自己的使命与基本职责。
任何政策都有自己内在的政策导向。相应的,出于趋利避害的本能,所有经济体均会在政策许可范围内,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从这种角度看,“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理性人的正常反应。对此现象,唯有“让专业人做专业的事,请管理会计负责制订经济政策”,才是规避不希望的“下方对策”的最好安排。
最后想讲的是:经济政策无处不在。不仅工薪制度安排、业务提成、利润分享、股权激励等等属于经济制度,而且几乎所有涉及利益分配的安排均是经济政策。管理会计不仅要为管理算好账,更要积极参与制订经济政策,在更高的层次发挥更大作用。
说到经济政策,人们讲的最多的是奖罚分明,让做事的人明白干多少活得多少报酬,尽可能让老实人少吃亏。事实上,比奖罚分明更重要的是分配公平合理,分配政策内含了制衡分配不公的约束机制,这一点可从下面的“和尚分粥故事”借鉴一二:
话说在一个庙里,和尚同吃一锅粥,由于人多粥少又缺计量工具,分粥成了棘手的问题。
期初大家推举德高望重的长者分粥,但人们很快发现——分粥者得到的粥总会多些稠些,而且调换多次分粥者,问题依然如故。对此大家想到可能是权力引发腐败。
于是,庙里改用全部和尚轮流分粥制。试行后大家发现:新办法看似公平,但事实上默许了分粥者可以多得的不良歪风
总之,道德和轮流执政都没能解决公平问题。随后有人提议成立分粥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加强监督管理。然而,议事者众,监督者多,效率却低下,争来议去,经常是粥已凉了还没分完。
这个看似无解的难题,最后被一种安排——“让分粥的人最后取粥”完全化解。这种安排,让分粥者承担分配不公引起的不公后果,分粥者的权力与职责受到了自身利益的刚性约束,所有的困惑迎刃而解。
熙熙攘攘皆为利,算好经济账,用利益回报贡献、用利益约束权力、规范责任,这样许多看似无解的难题会在无形中被化解。在此方面,管理会计大有可为,前景无限。
深圳联交所朱建军,2018年7月于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