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关于“放管服”改革的最新阐释
- 1165
- 2020-09-12
李克强关于“放管服”改革的最新阐释
【李克强谈“放”:各类重复审批要大幅精简】9月11日,按惯例每年一次的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李克强总理会上强调,要持续抓好“放管服”工作。放要放出活力,放出创造力。
总理说,现在市场主体反应比较突出的还是各种限制多、门槛高、审批繁,束缚了创业创新手脚。要对现有各层级的审批、各种具有审批性质的管理措施,进行系统梳理并形成清单,分类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李克强要求,各类重复审批要大幅精简,明确“谁审批谁负责”,决不能“一批了之”,只要权力不要责任。不必要的审批要下决心取消,对不涉及重大项目布局又不触及安全底线的审批,要加快清理取消;对可以由前置审批转为事中事后监管的审批,要从放管结合角度出发,系统梳理,加快改变“以批代管”的情况。审批方式要改革创新,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在生产许可、项目投资、证明事项等领域推行承诺制,实现政府定标准、企业或个人做承诺、过程强监管、失信严惩戒,切实提高审批效率。
【李克强谈“管”:推动从“严进宽管”向“宽进严管”转变】李克强总理9月11日在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深化“放管服”改革,管要管出公平,管出质量。
他说,简政不可减责,放权不是放任。政府部门放权越多,监管责任越重,要求越高。要坚持放管结合、并重推进,政府部门特别是基层政府要把主要精力用在事中事后监管上,对取消下放的审批事项要及时跟进监管措施,推动从“严进宽管”向“宽进严管”转变。
李克强要求,要以公正监管促进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只有监管公平公正,市场主体才能公平竞争。要提高监管执法规范性和透明度,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信用监管、“互联网+监管”、跨部门协同监管等有效做法,减少人为干预,压缩自由裁量空间,增强监管的威慑力,降低企业合规成本,提高违规成本。
他强调,要守好安全和质量底线。疫苗、药品、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等领域,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不能仅仅依靠随机抽查、飞行检查,必须实行全主体、全品种、全链条的严格监管,落实监管责任,把好每一道关口。
李克强要求,要继续创新包容审慎监管,促进新兴产业更大发展。要探索创新监管标准和模式,发挥平台监管和行业自律作用。有的领域要多一些柔性监管,有的领域要发挥智慧监管优势,对一些看不准、可能存在风险的,可以划定可控范围,探索试点经验再推广。
【李克强谈“服”:推动更多事项集成办理和“跨省通办”】李克强总理9月11日在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深化“放管服”改革,服要服出便利、服出实惠。
他说,要全面推行“不见面”办事,进一步拓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完善全国一体化平台,年底前地方和部门平台要与国家平台应接尽接,在更大范围实现“一网通办”。与此同时,必须兼顾好老年人、视障听障残疾人等群众的需求,采取必要的线下补充手段,有针对性地提供人工指导和服务,决不能出现歧视现象。
李克强要求,要推动更多事项集成办理和“跨省通办”。我国有2.8亿人处于“人户分离”状态,人员异地工作生活、企业跨区经营活动日益频繁,群众和企业对办事多地来回跑的意见比较大。要加快政务数据共享,推进标准化建设和电子证照跨省互认,从教育、社保、医疗、养老、婚育和企业登记、经营许可办理等领域入手,加快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今年要有所突破,明年年底前要基本实现高频事项全覆盖,同时保障数据安全,保护隐私。
总理指出,要提供公平可及的基本民生保障服务,将基本民生保障政策及时覆盖所有困难群众。建立困难群众主动发现机制,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使困难群众及时得到保障。他强调,各级政府要增强服务意识,推进政务公开,创新服务方式,提高办事效率,审批和监管也要体现服务理念,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